在1860年的10月,清朝的皇帝咸丰帝带着他最为宠爱的懿贵妃(后来的慈禧),慌忙逃到了避暑山庄,为了保存皇家颜面,对外宣称是皇帝狩猎。之后,英法联军攻到了圆明园,首先是对圆明园这座宝藏库进行了连续两天的抢劫,没几天就放了一把火将这座清朝皇帝苦心修建达150年之久的皇家园林彻底毁灭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烧毁圆明园的没有法国人
对于侵略中国,与抢劫圆明园的珍宝,法军与英军的目的是一样的,但是法军认为很快就可以与清朝签订条约,获得自己想要的,军队也可以及时结束战斗回国,这样放火烧了这座皇家园林就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意义了。这点从恭亲王奕欣与英法联军主帅签订合约的时候,就可以看出来,恭亲王奕欣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说道:"法夷较英夷更为恭顺"。从中就可以窥探出法军的真实想法。
英法联军对于圆明园的破坏其实是两次,第一次是在1860年的10月7日至8日,这两天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,见到园中无与伦比的瑰宝后,所有的人都看得目瞪口呆,他们的眼中充满了贪婪,随即就将圆明园与旁边的园中,所有能够带走的宝物洗劫一空。第二次是在10月的18日至19日,当天英军派了三批人进入圆明园放火,在大火持续了三天之后,这座美丽的园林,连同畅春园、清漪园、静明园等园化为了一堆灰烬。
销毁证据说法
了解过英军烧毁圆明园的经过后,很多人也会有一个疑问,英军为啥要冒着被世界各国谴责的风险,非要烧毁这些美丽的园林呢?这个问题,大多数人的说法是因为英法两国的军队,在野蛮地对一座精美的圆明园进行抢劫后,放火焚毁圆明园是为了掩盖抢劫的真相,要销毁证据。
这个说法最初是来自于1965年出版的《第二次鸦片战争》,书中讲到,圆明园的遭此劫难后,英军统帅额尔金并没有满足,之后还要把抢劫的罪证抹去。
如果说这部书的说法是因为政治环境动荡,所得出的没有依据的结论,那么多年之后出版的《追寻失落的圆明园》则是延续了这种说法,书中也把原因说成是,英军统帅把圆明园毁为平地,是有意地销毁抢劫的证据,这样就可以让被盗的宝物无法被清点出来。
这一观点,在清宫历史中就有说法,末代皇帝溥仪在清点建福宫的藏宝时,就发现了宫里太监们监守自盗的现象,决定造个"花名册",将宝贝们计入册中,防止流失。结果没几天,建福宫就被人一把火点了,溥仪就怀疑是宫里的太监们在销毁证据。
之后这一种说法占据了社会的主流说法,受到很多人的认同,在08年年出版的《中国近代史诗稿》里也再次阐述了这座皇家园林被焚毁的真正原因,就是英法联军为了遮掩罪行,便想出了这一条"灭迹的毒计"。
真正的原因
首先,英法联军在将圆明园洗劫后,已经公开了三天,并且还在园里公开叫卖园里的宝物,从这点上就可以得知"灭迹"说法站不住脚了。其实英国军队对于为什么要放火烧园非常清楚,英军统领格兰特就曾说过,主要是因为清朝对于搜捕到的英国俘虏,大部分都将其残忍杀害,他们觉得要对清朝统治者进行报复,要留下一些报复的印记,让清帝记住。
除此之外,额尔金的秘书也曾在自己的著作中记载,完全把圆明园毁掉,可以留给人民一个不易忘记的记忆,同时可以证明英法联军已经彻底战胜了,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,并占领了首都北京。
这点就是真正的原因,英军不仅要在军事上对清朝进行打击,还要再精神上对清朝再来一次彻底地毁灭,要让清朝的统治者对英军产生惧怕,要让清朝人彻底屈服在大不列颠的军事阴影下,这才是英军的丑恶嘴脸。但是我泱泱华夏岂能被列强一直欺辱,正是因为这些历史,我们将会迎头赶上,实现民族的富强梦!
参考:《清史稿》《第二次鸦片战争》《中国近代史诗稿》《国家人文历史》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