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这不是公伯寮的问题,这是天命所致。何为命呢?无法主宰,无法掌控。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孔夫子在想什么:季孙氏不是推行大道之人,不是推行周礼之人,我们杀一个公伯寮,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?所以在感叹礼崩乐坏,在这个地方是无法推行仁道的。那么我就去周游列国。在周游列国的过程当中,依然发现推行不了仁义之道。时势所致,这个是无法掌控,无法改变的。那么进而孔夫子又感叹,贤者辟世,其次辟地,其次辟色,其次辟言。说贤者都已经开始辟世了,开始远离这些纷纷扰扰,与世无争。可是孔夫子虽然这样说,自己也并没有选择去辟世。
(相关资料图)
为何没有选择去辟世呢?我们接下来就要讲了。
子路宿于石门。宿:夜宿。石门:是一个地名。鲁国的外城门,因为回来的比较晚,所以城门已经关闭,就只能住宿在外城门这个地方。
当他清晨回到鲁国的都城之时。
晨门曰:奚自?晨门:晨指的是看守城门之人,所以问子路,你从哪里来?
子路曰:自孔氏。说我来自于孔氏,他并没有直接说来自于孔子那里,而是说来自孔氏。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,孔氏在鲁国当时是很名望的,一说孔氏就知道是从哪里来的,就来自于孔子的家里。
曰: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?晨门说,是不是那个知道不可为,依然还要去为的那个人呢?通过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到,当时几乎可以说是人尽皆知。大家都知道礼崩乐坏,周礼、仁义之道,是推行不下去的。其实这句话也同时在说呀,何必呢,大家都知道行不通,为何孔子依然执拗地要去做这件事情呢?
那我们再延续刚才的话题,贤者辟世了,要不然辟地、辟色、辟言,总之是避开。那我们看孔夫子并没有避开,而是选择了知其不可为,依然要去为之。我们就要思考了,为何会这个样子呢?有的人选择了放下,选择了避开,而有的人选择了依然坚守。命也,无法主宰的东西,无法掌控,无法改变,那个是时势,那我们学习了儒家文化,学习的是担当。担当当中我们就要思考一个问题,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什么,但是我们想的是如何提升自己,在不能改变的大的形势下,我们还能做点什么呢?
曾子曰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;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;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。”这是儒家的思想。君子怎么可能不去弘扬道呢?怎么可能不去推行周礼呢?仁以为己任,别人可以放下,我放不下。所以我依然要去担当,并且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。我这一生,都是要做这一件事情的,故而说他任重道远。
那我们在看生活当中,有的人选择放下,而有人选择继续担当,区别核心原因在哪里呢?我们去想,在一个企业当中,有的员工可以选择离开,而谁不能离开呀,老板可能不能离开,或者跟这个企业有着深深感情的人不会离开。说这个企业是我从一开始就跟着一起做的,一起打下现有的江山。我怎么能离开呢?所以我们看一个人是否能轻易地放下,其核心原因是重视与否,跟他的感情是否深,如果感情是至深的,自然就会去担当。
在一个家庭当中也是一样的,有的人已经开始放弃了,说我想要离开,而有的人不舍,为什么呢?过于深情,过于看重这个事情,所以就放不下。我们通过这个小的事情再往大延伸,那孔夫子为什么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放不下仁义之道,放不下推行周礼,放不下千千万万的百姓,甚至说后世的人民。所以他因为放不下,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即使知道贤者应该辟世了,可是自己依然不会选择放下,依然把这副重担,担在自己的身上。这就是儒家的担当和热血。所以留下了儒家的文化,我们后人才得以学习,如果没有孔夫子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我们今天就不会学习到这些文化。
我们可以看到孔夫子的一生,从没有放弃过。一开始想要去从政;后来发现从政的路走不通,就开始教学;开始讲有教无类;开始因材施教;收更多的贫苦的学生,来跟他学习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。有机会的时候,在鲁国开始做官,开始做中都宰,治理朝政,也是为了在推行仁义之道,推行周礼,后来在鲁国发现行不通,五十四岁开始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,十四年间从没有放弃过。就是这份担当让文化变得璀璨,就是因为这份担当,即使周游列国的过程当中,发现没有人可以推行仁义之道。那么晚年依然回到鲁国,开始编订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做文化的传承,以期后世可以学习到,依然可以改变。
我们再讲一个历史的故事,诸葛亮,卧龙先生,人人都熟知。诸葛亮是修道之人,智慧超群,在晚年的时候七擒孟获,六出祁山,明知自己命不久矣,明知阿斗是扶不起来的,为什么依然要去做呢?因为和刘备之间的感情至深,因为刘备有托孤之重,所以我们学习诸葛亮的精神,学的不就是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吗?就是因为这份重视,因为这份深深的感情,所以让这些伟大的人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。明知道这个事情,可能改变不了什么,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提升自己,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无论在生活当中,在家庭当中,和朋友交往的过程当中。还是在一个企业,在一个国家都如此,有的时候大事不可改变,但我们依然要有热血,要有担当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。我们要懂得提升自己,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虽然我们改变不了大的趋势,但是依然可以有所作为,依然有可为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