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卷出新境界,新能源车价一再击穿底线,是权宜之计,还是新常态?

一款车售价定得好是什么样的体验?

近日,何小鹏算是亲身感受到了。

6月29日,小鹏G6上市,起售价定在了20.99万元。


(资料图片)

这下粉丝高兴了,月销不到一万的事儿没人提了。

甚至,连股价都给带起来了。

那么这种超预期的低价,是权宜之计,还是以后的新常态呢?

“卷王”横行的世界,“价格战”从未离去

现在距离3月份的价格大战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,不少专家认为价格战不可持续,但部分新能源汽车厂商可能是这么想的:老是降价没意思,太麻烦,新车直接给个低价不就行了?

小鹏G6就是最新的代表。

这款车的预售价是22.5万元起,但29日上市时居然调低至20.99万元。

采用同样玩法的还有前段时间上市的比亚迪宋PLUS冠军版,实际起售价比预售起售价降了1万元。

在此之前,已经有不少新能源车型上市时给出了低于预期的价格。

深蓝S7定位于中型SUV,起售价14.99万元,比紧凑型SUV本田CR-V起售价(CR-V指导价:18.59-27.68万)还低了3万多。

此前,长城汽车新能源虽销量一般,但中型SUV枭龙MAX起售价仅为15.98万元,坦克500插混版售价仅为33.5万元,做到了“油电同价”。

更早时,零跑C01将中大型纯电动轿车的起售价打压到了14.98万元,比不少合资A级燃油轿车还便宜。

此外还有“大魔王”比亚迪,过去几个月里它先后推出了旗下各款主力车型的冠军版,主打的就是一个“降价”。

3月份的跳楼大甩卖,侵蚀利润,伤害品牌,还容易造成用户观望,其实不是什么好事儿。

直接给个低价,消费者就会大呼666,何乐而不为?

这是一种另类的价格战,但效果显然更好。

你觉得,新能源厂商们是怎么做到的呢?

放手一搏以价换量,小鹏G6的超低价如何实现?

小鹏G6 20.99万元的起售价,远低于预期。

它的背景是,小鹏汽车从去年8月份到现在,仅有去年12月份实现了月销过万,所以必须要拼一把了。

这款车搭载最新的Xmart OS 4.0车载智能系统以及高通骁龙8155芯片,能够实现四区域语音唤醒、连续语音识别、免唤醒词等各种功能。

除此之外,新车还搭载了英伟达Qrin-X辅助驾驶芯片以及12个摄像头、12个超声波雷达和5个毫米波雷达,全系标配L2级别驾驶辅助功能。

动力方面,小鹏G6也值得称道。

单电机版本最大功率为218kW,续航里程最大可达755km,双电机版本搭配电动四驱系统,最大功率358kW,续航里程700km,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3.9秒。

与此同时,这款车还支持800V高压快充,快充时间仅为20分钟左右。

也就是说,小鹏G6的低价,并不是通过减配来实现的。

放在半年前,这样的价格指定是买不到这种级别的配置的。

除此之外,小鹏汽车上半年累计销量仅为4万辆左右,也不具备通过大量生产来摊薄成本的可能性。

那么,小鹏G6能有这么低的价格,就只剩下两方面的因素。

第一,小鹏汽车的销量规模虽然不足以摊薄成本,但过去半年时间里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越来越高,供应链越来越成熟,整体的采购成本是在下降的,这会压低小鹏汽车的成本。

第二,小鹏汽车为了扩大销量,暂时舍弃营收与利润。其实目前小鹏汽车并未盈利,但只要暂时“亏得起”,它就能进行这样的操作。

这样的思路,其实很有代表性。

大多数的新能源厂商都受到营收与亏损问题的困扰,但销量是一家厂商最核心的指标,在能生存下去的情况下,“提销量”的优先级,显然要远大于“保利润”。

国产“加速洗牌”,合资“定点爆破”

除了比亚迪、特斯拉、理想等少数厂商之外,大多数新能源厂商都需要暂时放弃利润而去追求销量。

但需要注意的是,同样是降价提销量,这些厂商的前景却有很大区别。

吉利、长城、长安、埃安等国产头部厂商属于第一种,它们的新能源销量规模比较小,能够给出低价,是因为有庞大的燃油车业务输血,三年前的比亚迪也是这么做的。

从目前来看,国产头部厂商几乎都拿出了性能强大的新能源车型,而且实现了“油电同价”,可以说是渐入佳境。销量虽然还没有爆发,但胜利曙光已在眼前。

小鹏、蔚来、零跑等造车新势力是第二种,它们没有燃油车的支持,但产品性能上没有什么问题,要以价换量,只能烧自己的现金储备,因此,财务状况决定它们的未来,其中一定会有“力不能支者”和“脱颖而出者”。

丰田、本田、日产、大众、现代等合资厂商属于第3种,它们也只能通过调低售价来与国产新能源抗衡,但由于本身产品性能不佳,即便降价也很难快速走量。

未来1-2年内,合资厂商如果还是没有大量的新能源车型进入主流市场,将会有多家厂商被淘汰出局。

这个出局,不单单指新能源领域,它们赖以生存的燃油车也会被拖垮,因为整个汽车行业正在快速向新能源转型。

可以遇见的是,价格不断下跌,将会成为2023年新能源市场的新常态。

指望一直文书就把这件事摆平?有点难!

这种另类的价格战,对国产厂商来说是个优胜劣汰、加速洗牌的过程,但对那些思想保守、动作缓慢的合资厂商来说,却无异于一场“定点爆破”。

结束语

其实,主流产品的价格下跌,是市场成熟的一种表现,在全球大多数汽车市场,中低端车型都是市场的主流。对消费者来说,这也是一种久违的福利。

关键词:


您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时代音箱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  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